医药基金从“深蹲”到“起跳”,葛兰的反攻
自 2021 年以来,医药行业在集采政策、 医疗 反腐等监管趋严的背景下,经历了长时间调整。
但今年,港股香港医疗生物板块持续反弹。恒生生物科技、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年初至今分别涨超 31% 、 27% ,涨得比恒生科技指数还猛,后者涨幅 11% 。
另一边, A 股 制药指数 年初至今也上涨 3.9% 。
医药板块表现火热,这个长坡厚雪的赛道终于要熬出头了!
在这行情下,葛兰、 周思聪 等基金经理重回大众视野,所管基金收益涨超 20% 。
多重因素催化医药复苏
此次医药回暖, 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催化。 有分析指出,一方面得益于市场投资情绪的推动,另一方面也是宏观因素对医药行业的持续改善。
具体来看,年初 Deepseek 爆火后,科技股引领港股市场价值重估。而医药板块经历史 无前例的下跌 后,估值位于历史较低水平, 投资价值逐渐凸显 。以恒生医疗指数为例,当前市盈率 24 倍, 处于 近 5 年 0.83 % ,近 10 年 41.86% 的 位置 。
与此同时, AI+ 医疗概念的爆火 , 为医药行业带来新的活力 。多家医疗上市公司宣布接入 Deepseek ,借助大模型提升医疗数据洞察、影像诊断等业务能力,完成智能化转型。
此前,国家政策已多次明确表示支持 AI+ 医疗 的发展,例如 在 “十四五”规划中提出将 AI 医疗列为重点发展领域,支持云计算、大数据与 AI 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。从研究数据来看, AI+ 医疗 应用成效显著 ,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药物设计时间缩短了 70% 。
同期,医药企业业绩报告出炉, 创新药、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部分企业实现高增长 , 有力地证明了医药行业的复苏态势 ,增强投资者信心。
在财报中,企业还宣布加大投资研发,推进创新转型。受 优化药品集采政策 、 支持创新药发展 等政策影响, 药企转型创新药研发 速度加快,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。
未来,在人口老龄化、 全球化加速 的背景下,医疗医药的产品、服务 需求 持续增强。像 翰森制药 的 老年痴呆药物 “ 九期一 ” 纳入医保 后有望进一步提高销售额, 药明生物 、 泰格医药 等服务海外的 CXO 企业,可 赢得更多海外客户 的 合作机会 。
伴随 全球医药产业投融资活动回暖, 有机构预测 2025 年美债利率中枢大概率下移, 或进一步利好创新药企融资活动回暖趋势延续 , 提振板块估值 。
基金经理扬眉吐气
依托医药板块的强势增长,医药主题基金的表现突出。在一季度普通股票型基金排名中, 前 20 名里医药医疗健康类基金占据 半壁江山 。
一批熟悉的医药基金经理重新成为焦点,中欧基金葛兰、平安基金周思聪、中银基金郑宁、富国基金孙笑悦等人所管的基金收益均超过 20% 。
经过 3 年多“蛰伏”,这回他们终于扬眉吐气了。
而备受关注的葛兰在医药领域持续领跑。其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 A 基金业绩表现亮眼,近一年位列同类产品前 5% ( 7/145 ),近六个月位列前 7% ( 10/145 ),今年以来位列前 9% ( 13/145 );一季报位列 10%(15/145) 。
一季度中,基金经理们普遍将目光集中在创新药上,对该行业维持持仓不变或进行重点布局。
葛兰也非常看好创新药,认为政策延续了对发展创新药的支持,多抗、 ADC 等前沿技术研发加速突破, 国内多家企业与海外跨国公司就多个品种达成重磅合作协议,标志着国产创新药国际化能力显著提升。
其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 A 加仓了 3 家涉足创新药的生物制药企业,包括科伦博泰生物、药明生物、康方生物,并对其他重仓股进行减持。
上述增持的三家企业,分别在 ADC 领域 、 全球生物药 CDMO 市场 、 双抗领域 具备领先优势。
长期以来,葛兰聚焦挖掘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医疗企业,她的投资广泛覆盖医药健康产业的细分领域,并且始终注重 “攻守兼备”。
其管理的医药主题基金,提前布局了恒瑞医药、 科伦博泰生物 、药明康德、康龙化成等,具有高技术壁垒、高附加值和高成长性的创新药械龙头企业,以此为 “矛” 争取更高的投资回报 。
并同时配置华润三九、东阿阿胶、爱尔眼科等,受政策影响较小的医疗消费龙头,以此为 “盾”对抗政策波动增强抗风险能力。在提振消费的背景下,医美、眼科等可选消费项目需求其实同样有望增长。
在穿越医药行业周期波动后,葛兰通过精准锚定产业升级主线,推动投资组合实现价值修复,其投资框架的韧性正逐渐显现。
持续看好创新药
随着医药板块经历强势反弹,基金经理们正以更积极的姿态进行布局,尤其对创新药板块看好。
葛兰在基金报告中指出,展望二季度,仍旧看好创新药持续突破、消费医疗复苏与产业链关键环节国产替代等方向。
其分析,在创新药领域,中国企业在 ADC 、多抗、多肽等领域的竞争力已逐步获得全球认可,与国内企业的项目合作已成为海外公司管线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同时,海外企业在收购国内品种后,正持续推进多种适应症的全球临床试验。
诺德基金基金经理朱明睿表示,创新药或有望成为全年医药投资的主线之一。拉长时间维度看,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,国内创新药企或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。
湘财医药健康混合基金经理张泉,则从企业盈利的角度分析创新药的投资价值。其表示, 2024 年一些大药企的创新药收入开始超过仿制药,一些原本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公司,慢慢开始兑现收入,甚至兑现利润,我觉得这很关键。同时,他们把在研的药品直接卖给全球头部的跨国药企实现出海,某种意义上算是一种专利授权,代表着创新药进入到良性循环阶段了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的数量和金额正在持续提高,并且从肿瘤领域扩散到代谢、自免等各种疾病领域。 2025 年一季度,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有 41 起,总金额达 369.29 亿美元,甚至超过 2024 年上半年的交易总额。
除此之外,安信医药健康基金经理池陈森表示,除了创新药,我们还关注医药行业底部反转的机会。一些过去承压的细分领域有望迎来底部反转,如器械、 CXO 、药店等。
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,医药行业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。接下来,医药基金经理们或要开始大反攻了,那就看看他们如何大显身手,把握机遇吧!
注:数据统计截至4月25日,投资有风险,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
原文标题 : 医药基金从“深蹲”到“起跳”,葛兰的反攻